市场需求旺盛,政策环境良好,一级市场并购、退出较多。

admin 2024-02-21 79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一级市场ipo投资风投

每当市场下行、退出不顺利的时候,一级市场就会掀起关于并购退出的热议。 2024年以来,多起上市公司拟收购相关公司的公告引发关注。 其中不少被收购公司背后都有多家投资机构等待退出。

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(IPO)数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,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(VC/PE)的退出变得更加困难。 然而,当资金到期、有限合伙人(LP)“追数”时,对于很多投资机构来说,只要能退出,无论什么方式,通过并购退出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。 同时,监管机构还鼓励上市公司投资优质资产、收购未盈利的优质标的,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。

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获悉,目前不少投资机构正计划为其部分项目寻求并购退出机会。 并购能否成为VC/PE退出的“解药”?

谁将是这一轮

并购浪潮的主角?

2024年1月23日,科创板上市的模拟芯片龙头思瑞普宣布拟收购创芯微85.26%股权。 这是2024年中国VC/PE行业的第一起并购。其背后,深创投、盛宇投资、创东方投资、龙岗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十几家创投机构退出。

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,记者发现,1月份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收购相关资产的公告。 例如,回天新材料公告称,为优化公司业务结构,加快锂电池负极胶产能布局,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胶战略业务发展,拟收购安庆华兰自有资金科技有限公司51家。 % 公平。

1月24日,博创科技还公告称,已完成现金收购长鑫盛(武汉)科技有限公司42.29%股权,并已完成二期交易全部价款支付。 值得注意的是,长鑫盛背后的投资阵容“豪华”,包括云峰基金、小米长江产业基金、美团龙珠、深创投、辰逸并购基金等,均曾借此实现退出。

哪些类型的企业将成为本轮并购的主角? 基石资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首先,在未来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中,由于当前资本市场不景气,独立IPO将变得更加困难。 对于很多快速成长的新兴行业企业来说,被收购也是一个问题。 变相上市、实现资本化的好机会。 其次,对于传统行业来说,通过横向整合、并购,可以实现规模经济,成本控制也会更好。

市场需求大

并购市场效应__并购的市场反应

良好的政策环境

对于很多VC/PE机构来说,“退出为王”已经成为过去一年的重要信条。 按照人民币基金的“5+2”或“7+2”期限,目前不少基金已经到了清算期。 但面对每年近万例的巨额投资,即便是前两年平均每年400起IPO的高峰期的资本市场也难以“消化”这些被投企业。

但在基金到期和LP的压力下,即使项目可以等,投资者也不能再等了。 “我们已与四家券商签署了服务协议,将通过多种方式做好项目退出工作。” 君盛投资董事长廖子军告诉记者。

事实上,很多初创公司并不愿意被出售,投资者也不愿意因为并购而打折获得即将获得的巨额利润。 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,几乎每个创始人都面临着回购和押注的压力。 如果尾盘无法上市,则必须履行回购条款; 对于投资者来说,当前的环境可能不再是他们想赚多少就赚多少。 到时候,就是给LP一个交代,能否拿回本金。 至于两害相权取其轻,并购可能是一个好的目的地。

创投机构迫切寻求并购退出,资本市场政策也频频提供支持。 2023年以来,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实施高质量产业并购,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并购重组“绿色通道”,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公司重组估值。 普惠性,优化完善兼并重组“小额快”审核机制等。

并购退出

盈利预期需要降低

退出归根结底是件好事,但对于投资机构来说,并购是最后的手段。

“以A轮为例,并购退出和IPO退出的收入相差4到6倍。” 廖子君说道。 与记者交流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通过并购退出项目意味着营收预期需要下调。

“本质上,中国二级市场仍然依赖市盈率(PE)的估值逻辑,而一级市场的估值没有逻辑。” 投资人李刚强表示,在并购领域,原来一级市场的估值逻辑并不成立。 因为在一级市场的一些行业,比如新能源、半导体等,大量公司可能营收只有50到6000万元,但估值早已经突破10亿元。 二级市场显然不会为此买单。

“现在上市公司在并购时都会选择利润高、估值低的公司,发行8到12倍的PE,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收益只有IPO的五分之一。” 廖子君说道。

请发表您的评论
请关注微信公众号
微信二维码
不容错过
Powered By Z-BlogPHP